核酸检测“抓捕”病毒,保存液功不可没

威利斯人官网81818创新生物

发布时间

2023-03-05

威利斯人官网81818创新生物

作者

威利斯人官网81818创新生物

浏览量

821

目前,大众一提到核酸检测,自动认为“核酸检测=新冠检测”。其实,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只是核酸检测的其中一项。核酸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中,作为诊断疾病和监测病毒载量的重要手段,那么核酸检测是怎么“抓捕”病毒的呢,今天来跟大家详细解答一下。

第一步:保存及运输

采样后,将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。病毒保存液可保持病毒的活性与完整性。同时保存液中含有多种抗生素,这样可以抑制样本中其它细菌和真菌的生长,打倒了“竞争伙伴”,病毒就可以独占“ 舒适”的环境,在这片乐园里“自由自在”地生活了。

 

第二步:震荡。

病毒采样管送到检测实验室后,进行充分震荡,将拭子上粘附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及病毒一个都不能少“抖落”到保存液中。

第三步:提取核酸

(1)  裂解

用胍盐使蛋白质外壳变性。把这层花花绿绿的蛋白质“马甲”给拔了,才能将病毒的核酸释放出来,露出病毒的“真面目”。

 

(2)  结合

加入磁珠与核酸结合。与各种细胞碎片、蛋白质……说“拜拜”啦!

“我们的目标是?”

 “抓住核酸!”

(3)洗涤

结合一次就能抓到核酸了?哪有那么轻松哦!抓是抓到了,不过还是有少量碎片、蛋白还是跟着核酸一起被黏上了。如何提高核酸的纯度?我们有两大法宝:加盐,加酸。

“吸附核酸-高盐低pH”

“洗脱核酸-低盐高pH”

反复两三次的吸附、洗脱,实现核酸的提取纯化。剩下的就是“赤裸裸”的核酸啦。

 

第四步:检测核酸

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常规筛查采用的是实时荧光PCR方法。PCR技术于 1983年由美国著名化学家凯利·穆利斯(Kary Banks Mullis)发明的,并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。

PCR反应就像一个大型装配车间。想要扩增某个病毒片段,首先根据它的特点设计一对引物。引物就是最有力的识别并定位的“抓手”,具有“指哪打哪”的精确性。在一群病毒核酸中,想抓新冠还是流感,抑或是鼻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他抓不到的。

当他识别到“目标”病毒的“特点”——特异性的片段,马上一前一后“抓捕”,再添加dNTP、Mg2+、Taq酶等原材料,调节不同的温度,历经“变性-退火-延伸”三大步,完成病毒核酸组装。每扩增一次,DNA产量呈指数增长。新冠病毒扩增一般需要40个循环,理论上1个拷贝可以得到240=1,099,511,627,776个拷贝。即使样本中病毒含量很低,都可以通过PCR扩增检测出来。因此PCR反应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。

随着扩增次数的增加,荧光量累积,就是我们看到的曲线图了,我们就是通过它来判断有没有病毒了。以上就是核酸检测“抓捕”病毒的完整过程了,整体说来,第一步也就是保存及运输的过程极为重要,作为核酸样本采集的第一站,病毒保存液也是功不可没,它承载着核酸检测的重任,核酸病毒在病毒保存液中灭活,即让其失去原有的活性,方便运输,同时大大减弱传染性,保证检测安全。